平芜娘

还不成熟,在努力长大。随缘更新

【正经考据+分析】盲女推演与对原型的致敬分析

我真的很喜欢海伦娜呢✨👀


葭岚的猫:

马一甲:



*本次考据中您将会看到:父母与老师爱的不同形式、英国十九世纪女性求学路简史、海伦·凯勒与盲女的异同点、师生感情良好说等内容


*资料来源于wiki百科、外网和论文《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子教育研究》。


*跑去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又读了一遍


*海伦娜可贵的不只是她以盲人的身份拥有如今的成就,她更可贵的是以一介女子的身份去自主选择自己的未来。而她的推演也是十分少有的——大家都是真切爱着她、希望她拥有美好未来的暖心推演。


————————




盲女的推演再原型和故事上来说其实都比较简单,因此这次将直接将推演和科普内容结合在一起。


以下是太长不看版本:


推演故事:海伦娜的家庭是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推测可能是伦敦人)。她在一岁时就因高烧夺去了视力,病愈之后,父亲将教她用手杖听声辨位,教会了她用耳朵接触感知世界的办法。


然而,随着年龄的成长,小海伦娜逐渐意识到了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并因为自己先天的残疾开始任性妄为,做出一些顽劣残忍的行径:比如弄坏父母给她的玩具。她的父母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放纵她的脾性成长,因为怜悯与溺爱满足她的一切需求。


以雇佣某位家庭教师为契机,莎莉文女士走进了海伦娜的生活。起初她们俩的相处可能不那么让人愉快,然而莎莉文用她独到的眼光与特别的教育方式驯服了海伦娜的脾性。


她发觉海伦娜其实天赋卓绝,她在她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并决定即使挫折不断,她也会将心力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教导她成为独一无二的人。她教给她文学、诗词、礼节以及一切她认为海伦娜应该学习的事物。海伦娜信任着莎莉文,并尊她为自己的恩师,莎莉文也开始觉得自己有必要为海伦娜规划更好、更加耀眼的人生。


海伦娜的父亲为海伦娜目前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并认为从什么都不懂的盲人成长到今天这幅模样,莎莉文老师所付出的努力功不可没。然而,莎莉文却觉得这样还不足够。也许是海伦娜成为盲人诗人后也有了名声,记者们也慕名而来采访她的故事,想要写成新闻。父亲一开始欣然接受,然而渐渐的,他发觉海伦娜在有关自己的事情上撒谎——她开始说自己的听力也不好,即使那不是事实。


询问过后,莎莉文女士坦白:她和海伦娜在商谈后选择这样做。莎莉文女士希望海伦娜能够成为她们这个女子受到歧视年代的一个奇迹,接收更进一步的教育,成为一名伟大的无可替代的人。


然而她也明白:海伦娜的父母不一定会同意海伦娜进一步深造的建议,也不一定有足够财力支撑她修完学业。因此,莎莉文女士将她过去的故事包装,以让她成为人们心中了不起的英雄。只是盲人这一身份是不够的,越是弱小的引人同情,在强大之后愈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她想通过吸引舆论来取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让海伦娜能够取得更多的成功。


海伦娜的父亲发觉了这一点后,同莎莉文女士展开了争辩。深爱着女儿的他应该已经看出莎莉文女士的做法过于急功近利,且担忧谎言败露后海伦娜会遭遇的非议。老师与父母在她未来的出路问题上争论不休,她听着这些,开始追问自己她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她无疑有着更大的野心——她想要上大学,取得文学学士的地位。但海伦娜也不想编造有关自己的谎言欺骗大众。就在这时她收到了欧利蒂丝庄园的主人的信件,发现了为自己支付高昂学费的方法。


于是海伦娜悄悄离开了家,向老师和父母辞别,终于凭借着自己的意愿做出了一次影响终生的选择。


——————————


1.家人


说明:我……最珍贵的宝物


结论:一张照片: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站在病床前,低头看向床上的小女孩。


海伦娜出生一岁时就生了重病,她的父母应该算是中年得子,对这个小小的生命也格外宠爱。这场重病对这个家族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打击,而她的父亲还是不愿放弃海伦娜被治愈的希望,守望在她的身边,祈祷着她能够好起来。


对海伦·凯勒的致敬部分:


海伦·凯勒也是在一岁时突发高烧,经诊断是急性的胃充血以及脑充血。游戏背景故事曾经说过——““盲女”海伦娜1岁时候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这点应该是原封不动对海伦·凯勒经历的致敬。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海伦娜全名海伦娜·亚当斯,而海伦·凯勒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姓氏就是亚当斯,并且她提到过,“母亲比父亲小好几岁”(海伦娜父亲是中年男人可能也是在致敬这一点)


此外,海伦·凯勒的父亲是报纸编辑,因此工作的时候常常要佩戴眼镜。因此推演描述里海伦娜的父亲会戴着眼镜。




2.父亲的礼物


说明:如果可能,我希望把眼睛给他。


结论:“带上这根手杖,仔细聆听它敲击地面的声音。”


海伦娜病愈了,然而她却失去了视力。她的父亲为女儿的遭遇悲伤至极,好在他是个耐心又智慧的人。他教会了小海伦娜用双手、鼻子、耳朵来感知世界,并为她制作了精美的盲杖,教会她听声辨位,让她渐渐能够独自出门。


对海伦·凯勒的致敬部分:


海伦·凯勒在高烧后失去了视力,海伦娜也是同样。不同之处是海伦的父母对她并没有特别教导沟通的方法,而这里海伦娜的父亲亲自叫到乐她与人交流的方法。但是运用肢体来和人交流这一点她们是一样的。




3.改变


说明:她只是太小了,无法理解这种变化。


结论:父亲的日记1:海伦娜变得暴躁易怒,她开始破坏自己的玩具。医生说这完全正常,我应该想办法让她重新安静下来,也许准备更多的玩具会有效果。


海伦娜在逐渐长大后,性格开始变得暴躁易怒。结合上海伦·凯勒的经历来看,这里她大概发觉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并且因为自己和他们沟通上有障碍而开始沮丧、进而气急败坏(那个年代,盲人即使只靠听觉来生活也是很不容易的)。


海伦娜开始用破坏自己玩具的方式泄愤,进而的,她父亲溺爱孩子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他们认为只要给海伦娜更多玩具才能令她安静下来,并且放纵她的破坏行为。直到莎莉文老师来到前,海伦娜的生活都是充满亲情的爱,却无法感知到温暖的黑暗童年。


对海伦·凯勒的致敬部分:


海伦·凯勒写到过:


“我曾注意到母亲和我的朋友们都是用嘴巴在交谈,而不像我用手比划着。因此,我会站在两个谈话者之间,用手触摸他们的嘴巴,可是我仍然无法明白他们的意思。于是我疯狂的摆动四肢,蠕动嘴唇,企图与他们交谈,可是他们一点 反应也没有。我生气极了,大发脾气,又踢又叫,一直到筋疲力尽为止。”


她小时候因为与众不同而性格急躁,这点上海伦娜同她一模一样。而且海伦·凯勒的父母对她的态度也是相当溺爱,甚至在玩剪纸娃娃的时候把玩伴的头发都剪掉了,她的父母也没有责骂她。(海伦娜父母对她的溺爱也如出一辙)




4.家庭教师


说明:特殊的孩子需要特殊的照顾。


结论:每个老师都能把孩子领进教室,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使孩子学到真正的东西。


和海伦娜父母所想的不同,她的坏脾气并没有因为玩具而消退,反而逐年见张。迫不得已之下,他们只能去向医生再度求助,可能就在此时得到了聘请专门家庭教师的建议。(也就是莎莉文小姐)


莎莉文小姐应该受过专门的培训,知道如何处理应对海伦娜的情况。和其他老师不同,她用特殊的方法教导、照顾海伦娜。海伦娜从一开始的坏脾气问题儿童逐渐成为信任老师的好孩子,并且在莎莉文小姐的教导下学到了真正对她现状有益的知识。


对海伦·凯勒的致敬:


结论出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第八节 喜悦和惊奇——“每个老师都能把孩子领进教室,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使孩子学到真正的东西。”


此外,官网的人物介绍上很明显的写了“莎莉文”这个名字,和海伦·凯勒现实里的老师一模一样。此外,现实里的莎莉文老师也是通过带海伦去到花园里实地感受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她的,算是特殊的照顾。(这点与原文对应)




5.天赋


说明: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那么他也会同时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结论:海伦娜,你的领悟和学习能力让我感到惊讶和骄傲。


在磨平了顽劣的个性之后,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小海伦娜展现出了她天生傲人的聪颖。莎莉文教授她学习盲文、生活礼仪等知识,海伦娜展露出了卓越的文学天赋——上帝夺走了她的视力,却没有真正夺走她的才华。莎莉文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夸奖了海伦娜,并且决定(后续推演)让这个孩子得到她本来应得的成功,取得其他人从未取得的成就。


这段时间里,海伦娜大概已经把莎莉文老师当成了自己最尊敬最信任的人。她在孤独的黑暗里度过了之前的人生,是莎莉文老师的教学让她和外界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不再孤独困惑。她的性格上可能出现了一个大的改变:变得更加温和有礼了。而这种改变也让海伦娜后续的人生发生了变化...


对海伦·凯勒的致敬:


海伦·凯勒本身就是一名天赋卓绝的作家。她会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并且也十分擅长算术。(她甚至只花了三个月就熟练掌握了法语...)海伦娜很有可能同她的原型一样天资聪颖,以至于让莎莉文老师深信她能成就一番大事。




6.听话的孩子


说明:海伦娜,控制你的行为。


结论:一张照片:年轻的女教师站在海伦娜背后,双手搭在女孩的肩膀上。


这是海伦娜和莎莉文老师关系开始逐渐对调的部分。见识到了海伦娜的天赋之后,莎莉文决定更加严格的教导她,从礼仪等诸多方面让海伦娜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海伦娜的父母在这段时间里可能对于她的教育并没有插嘴的余地,因此莎莉文成为了海伦娜某种意义上的监护人,对于海伦娜的控制欲也逐渐产生,日渐强烈。


这节标题名为“听话的孩子”耐人寻味。和一开始的海伦娜相比,现在的她成为了一个老师和父母眼里的乖孩子,不再只为了自己行动,而是为了他人而活。无论如何,师生的关系应该还是十分和睦的。莎莉文相信海伦娜有能力消化自己教给她的东西,并且学以致用。


对海伦·凯勒的致敬:


这里的致敬可能比较少,但海伦·凯勒和老师的合影里有这么一张,可能是照片描述的灵感来源。






7.希望


说明:有人在受伤后一蹶不振,有人却变得更加坚韧。


结论:父亲的日记2:聘请家庭教师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我从未想过像她这样特殊的孩子,能够走到这一步。现在我的海伦娜是个小诗人了。


这里的说明应该是对海伦娜至今生活的一个总结:她虽然失去了视力,却依旧靠着后天的努力成为了小诗人。父亲现在对于海伦娜是骄傲的,对于莎莉文也是感激的。


这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但教育者和监护人其实在这里就已经渐渐分道扬镳:父亲为女儿目前的成就感到心满意足,而莎莉文老师却希望海伦娜能够做到更多。他们本质上都爱着海伦娜,希望她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可是从这里开始,他们都没有在和从前一样询问她内心的想法。因而,最后海伦娜还是选择了悄悄离开家。


对海伦·凯勒的致敬:


1892年的时候,十二岁的海伦凯·勒题创作了标题为《霜王》的短篇小说,虽然该小说后来被指和《霜仙》类似,但在这篇短篇故事里她依旧显露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天赋,并在日后发扬光大。


那时候就有人来信支持海伦·凯勒,并且称赞她为小诗人。(可能和这个有关)




8.失控


说明:要成长为史无前例的英雄,就得经历所有你不会再扮演的角色。


结论:父亲的日记3:海伦娜的听力很好。我不懂她为什么要这样说。


在写诗之后,海伦娜大概受到了社会上一定的关注,并且被其他记者所采访。就和之前所说的一样,莎莉文老师也许是希望海伦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告诉海伦娜——编造你过去的故事,让你的身份变得愈发弱势。


这里她可能让海伦娜对那些人撒谎,谎称自己的耳朵也不太好,听不清东西。以此来博得更多的同情,受到更多的关注。这点自然也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且可能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他才认真的去询问海伦娜为什么会这样做,并且知道了莎莉文老师的计划:


她希望把海伦娜的天赋发挥到极限,让她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具体做法就是让海伦娜的过去更加吸引眼球,以此来达到这个目的。


从这里开始,在海伦娜父亲的角度看来,整件事算是失控了。


对海伦·凯勒的致敬:


准确来说这里是和海伦·凯勒不同的地方。


就推演来看可以发现,海伦娜所受到的关注与同情并没有海伦那么多。海伦很顺利的就得到了进入剑桥中学的机会,并且有人专门向他提供了盲文版本的课本,在她退学后也有老师专门前来教授她知识,为她上大学做准备。


相反,海伦娜受到的结合上下文来看一直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莎莉文小姐觉得这样对于海伦娜的眼界没有好处,因此想方设法要让她能够收到上流社会绅士们的资助,到学校去和其他人一起上学。


有人提出莎莉文小姐想要通过培养海伦娜来让自己出名,我不太赞同这个想法。她和海伦娜相处的时间很长,对于海伦娜的控制欲可能有,但更多是站在老师和母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如果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大概就能知道教导盲人孩子的不易和艰辛。


————————————


于是这里是一个当时女性的教育科普:


英国中后期,为了让女孩子们成为更知书达理的淑女,不少父母确实会请家庭教师或者把孩子送到女子学校里面,让她们进行简单的初步学习。但是学习的内容多半是绘画、舞蹈、弹琴、唱歌、计算家庭开支、支配佣人、教导孩子一类的(这在当时是必修课)教育带给她们的是为人妻和人母的方法,却不是开阔她们思维的真正的知识。


在当时的社会观念看来,真的和男孩们一样学习文学算术的女孩反而是可悲的——因为她失去了身为女人的魅力,以后难以找到好的丈夫。


而从教育的等级上划分,让女孩接收教育在当时也是巨大的开销。因为确信招收的人少的家庭式学校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大部分女子学校都不会招收超过五十个人,单人学费在70—315英镑不等。(当时年收入30英镑就够一家人好好过日子了)


除开这种精英学校外还有主日、慈善、主妇学校。不过教授的大多是实用的技能,除了教了她们阅读以外并没有更多的提升孩子们的素养。


至于中等的政府文法学校,在1867年前英国境内没有一所专门给女孩子开设的学校。而男生的文法学校又是严格禁止女性学习的。女性接收更高等教育的路就这样被堵住了,除了一些特殊的案例(如海伦·凯勒)外,其他只有支付的了高昂女子中学学费的家庭外,其他人都与之无缘了。


英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则来源于两所隶属剑桥大学的女子学院,格顿学院(1869年成立)以及纽恩汉姆学院(1871年成立)。而牛津于1878年成立了牛津女子教育会,虽然提供高等教育,但是在其中学习的学生得不到学位和毕业证。(一直到1920年才改善)而且高昂的学费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支付的起的。


海伦娜在智力上肯定是可以进入这些地方遭遇深造的,然而如何进入、和进入之后该如何支付学费,对她来说是个大问题。


————————————


9.抓住机会


说明:弱小也能够成为武器。


结论:我会把你变成一个奇迹,海伦娜。超脱普罗大众,今后也难以复制的,奇迹。


这里的结论应该是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娜说的。她在见证到了海伦娜的天分后,不满足于她已经取得的,想要让她被大众永远的记住。


其实这里的莎莉文老师是一位颇有野心、性格大胆的人。从她尽心尽力教授海伦娜并且希望她可以去到更高的平台上就可以看出。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女性在英国那段时期被压抑的过久了;另一方面,没有那个老师会不乐意看到自己的学生成才、成功。


不过她的手段方法确实有问题。先不论吸引注意力后是否会暴露,即使吸引到了别人的目光,海伦娜也不一定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别人无私的赞助。莎莉文老师这里是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但是对海伦娜来说,这可能是一种伤害。


海伦娜的父亲应该已经明白了这点,也许同莎莉文老师起了争执,就海伦娜的事情提出了不同的规划方案,甚至可能全盘反对了莎莉文老师的做法。不过他们都忽略了海伦娜内心正在的想法。


对海伦·凯勒的致敬:


就莎莉文老师同他人起争执这段,有些像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二十节里提到过的片段:


    11月17日那天我有点不舒服,没有去上课。尽管莎莉文小姐向吉尔曼先生解释只是一点小小的毛病,但吉尔曼先生,却认为我的身体被功课压垮了,于是将我 的学习计划全面修改了,以致于使我不能跟着班上的同学一起参加期末考试。由于吉尔曼先生与莎莉文小姐发生意见分歧,母亲决定让我同妹妹米珠丽一同从剑桥中学退学。


(当然,和海伦娜不同,海伦·凯勒最后成功的获得了大学入学考试资格,并顺利通过了)


10.诚实的生活


说明: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机会,哪怕只有一次也好。


结论:我想凭借自己的意愿做一次选择,尽管我还未曾明确这意愿是什么。但人总要踏出这一步,不是吗?


这里是海伦娜的自白。她应该明白老师和父母都是为自己着想,但是立场不同。就她自己而言,海伦娜一方面既不想继续谎言,另一方面有真的希望自己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英雄在她看来其实并不重要)


因此她希望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继续当过去的乖孩子,听从父母家长的安排,而是理智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点又和舞女不同,海伦娜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而莎莉文老师和她的父母可能陷入了一种难以打破的僵局,以至于海伦娜没法立刻和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巧的是,庄园的信函在这时来到了,海伦娜得知了那里的游戏,决定去参加看看。她认为这将会是她自己能争取的机会,她必须为自己的意愿付出努力,而不是止步不前


————————


例行附上人格分析测试结果






实话是全部看下来,海伦娜虽然先天失明,但是有爱着她的父母和老师,也获得不少人的关心,还有追逐自己想法的勇气,可以算是最幸福的求生者了.....她来到庄园的目的大概真的单纯的和介绍一样:挣学费的。


(居然是所有求生者里的一股清流,真的意外的可爱)










评论

热度(2384)

  1. 共118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